历史沿革
东油四季1960年,第一代东油人在物质极其匮乏、条件极其简陋、生活异常艰苦的情况下,靠着为国争光、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工作激情,靠着捡粮、种地、干打垒、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松辽石油会战指挥部所在地,伴随着大庆油田的产生创建了一所新的石油高等院校——东北石油学院。1975年10月,东北石油学院更名为大庆石油学院。1978年10月,大庆石油学院被国务院确定为88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1988年大庆石油学院在沿海开放城市河北省秦皇岛市建立秦皇岛分校。1998年大庆石油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秦皇岛分校成立。石油工业部商讨成立石油学院的批文2000年2月,大庆石油学院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黑龙江省管理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2000年6月,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由安达市迁往大庆市。2002年10月,大庆石油学院一次性完成搬迁。2005年7月,大庆市人民政府和大庆石油学院正式签定协议,大庆艺术学校并入大庆石油学院,9月大庆石油学院艺术学院正式揭牌。2007年,大庆石油学院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2008年,大庆石油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高校。学生毕业2010年4月1日,大庆石油学院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9月,东北石油大学与三大国有石油公司和黑龙江省签署共建协议,由省属大学划转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学。[5-6]2011年9月29日,东北石油大学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1年底,东北石油大学被有关部门批准为74所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之一,成为“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2015年11月13日,艺术学院正式迁入校本部,学校结束了本科生分散在两个校区办学的历史。校园风景
办学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15年3月,东北石油大学下设18个教学院(部),开办61个本科专业。教学院部
编号 | 简称 | 全称 | 编号 | 简称 | 全称 |
---|
01 | 地科院 |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02 | 油工院 |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
03 | 化工院 | 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04 | 机械院 | 东北石油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
05 | 电气院 | 东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 06 | 计算机院 | 东北石油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
07 | 土木院 | 东北石油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 08 | 经管院 | 东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09 | 电子院 | 东北石油大学电子科学学院 | 10 | 数学院 | 东北石油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
11 | 外语院 | 东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 | 12 | 人文院 | 东北石油大学人文科学学院 |
13 | 马克思院 | 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14 | 艺术院 | 东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 |
15 | 软件院 | 东北石油大学软件学院 | 16 | 继教院 | 东北石油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17 | 体育部 | 东北石油大学体育部 | 18 | 秦分校 | 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分校 |
本科专业(1)按学院划分:
学院 | 开设专业名称 |
---|
地科院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勘资) | 地球化学专业(地化) |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勘技) |
地球物理学专业(地物) | 地质学专业(地质) | - |
油工院 | 石油工程专业(油) |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储运) | 海洋油气工程专业(海油) |
化工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化) | 环境工程专业(环境)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高材) |
应用化学专业(应化) | 化学专业(化学) |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能源) |
机械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自) |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材料)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装备) |
工程力学专业(力学) | 工业设计专业(设计) | 车辆工程专业(车辆) |
安全工程专业(安全) | - | - |
电气院 | 自动化专业(自) |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测控) | 通信工程专业(信)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 | - | - |
计算机院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信管)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 |
教育技术学专业(教) | 物联网工程专业(物工) | - |
土木院 | 建筑学专业(建筑) | 土木工程专业(土木)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建环)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给水) |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能动) | - |
经管院 | 市场营销专业(营销) | 工商管理专业(商管)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贸) |
工程管理专业(工管) |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资) |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 |
会计学专业(会) | 财务管理专业(财管) | 经济学专业(经济) |
电子院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信) |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电子) | 应用物理学专业(应物)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光电) | - | - |
数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信计) |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数) | 应用统计学专业(统计) |
外语院 | 英语专业(英语) | 俄语专业(俄语) | - |
人文院 | 行政管理专业(行管) | 社会工作专业(社工) |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文) |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公管) | - | - |
艺术院 | 环境设计专业(环设) | 舞蹈编导专业(舞蹈) | 音乐表演专业(表演) |
软件院 | 软件工程专业(软工) | - | - |
备注:括号内的文字为专业简称;表格信息整理自东北石油大学官方网站[9-24] |
(2)按学科划分:
序号 | 学科门类 | 二级类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所属学院 | 招生年度 |
---|
01 |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 020101 | 经济学 | 经管院 | 2013 |
02 | 经济与贸易类 | 020401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2003 |
03 | 法学 | 社会学类 | 030302 | 社会工作 | 人文院 | 2004 |
04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040104 | 教育技术学 | 计算机院 | 2004 |
05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050101 | 汉语言文学 | 人文院 | 2011 |
06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050201 | 英语 | 外语院 | 2001 |
07 | 050202 | 俄语 | 2010 |
08 | 理学 | 数学类 | 070101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数学院 | 2009 |
09 | 070102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2001 |
10 | 物理学类 | 070202 | 应用物理学 | 电子院 | 2003 |
11 | 化学类 | 070301 | 化学 | 化工院 | 2002 |
12 | 070302 | 应用化学 | 2000 |
13 | 地球物理学类 | 070801 | 地球物理学 | 地科院 | 2002 |
14 | 地质学类 | 070901 | 地质学 | 2013 |
15 | 070902 | 地球化学 | 2003 |
16 | 统计学类 | 071202 | 应用统计学 | 数学院 | 2014 |
17 | 工学 | 力学类 | 080102 | 工程力学 | 机械院 | 2002 |
18 | 机械类 | 080202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1961 |
19 | 080205 | 工业设计 | 2001 |
20 | 080206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1961 |
21 | 080207 | 车辆工程 | 2012 |
22 | 仪器类 | 080301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电气院 | 1995 |
23 | 材料类 | 080405 | 金属材料工程 | 机械院 | 1999 |
24 | 080407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化工院 | 2004 |
25 | 能源动力类 | 080501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土木院 | 2011 |
26 | 电气类 | 080601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电气院 | 2001 |
27 | 电子信息类 | 080701 | 电子信息工程 | 电子院 | 1998 |
28 | 080702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2000 |
29 | 080703 | 通信工程 | 电气院 | 1996 |
30 | 080705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电子院 | 2014 |
31 | 080714T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院 | 2002 |
32 | 自动化类 | 080801 | 自动化 | 电气院 | 1978 |
33 | 计算机类 | 08090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院 | 1987 |
34 | 080902 | 软件工程 | 软件院 | 2010 |
35 | 080905 | 物联网工程 | 计算机院 | 2012 |
36 | 土木类 | 081001 | 土木工程 | 土木院 | 1987 |
37 | 081002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1999 |
38 | 081003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2003 |
39 | 化工与制药类 | 081301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化工院 | 1961 |
40 | 081304T | 能源化学工程 | 2011 |
41 | 地质类 | 081402 | 勘查技术与工程 | 地科院 | 1979 |
42 | 081403 | 资源勘查工程 | 1961 |
43 | 矿业类 | 081502 | 石油工程 | 油工院 | 1961 |
44 | 081504 | 油气储运工程 | 2001 |
45 | 081506T | 海洋油气工程 | 2011 |
46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082502 | 环境工程 | 化工院 | 2001 |
47 | 建筑类 | 082801 | 建筑学 | 土木院 | 2000 |
48 |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 082901 | 安全工程 | 机械院 | 2014 |
49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120102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计算机院 | 2003 |
50 | 120103 | 工程管理 | 经管院 | 2004 |
51 | 工商管理类 | 120201K | 工商管理 | 1994 |
52 | 120202 | 市场营销 | 2001 |
53 | 120203K | 会计学 | 1995 |
54 | 120204 | 财务管理 | 2002 |
55 | 120206 | 人力资源管理 | 2010 |
56 | 公共管理类 | 120401 | 公共事业管理 | 人文院 | 2012 |
57 | 120402 | 行政管理 | 2001 |
58 | 旅游管理类 | 120901K | 旅游管理 | 经管院 | 2003 |
59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130201 | 音乐表演 | 艺术院 | 2004 |
60 | 130206 | 舞蹈编导 | 2006 |
61 | 设计学类 | 130503 | 环境设计 | 2006 |
备注:表格信息整理自东北石油大学官方网站 |
学科建设
运动会风采(12张)东北石油大学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多学科协调发展。截至2015年3月,学校共有1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3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群,6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含26个二级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博士学位点,1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9个硕士学位点;具有工商管理(MBA)、社会工作、工程领域3个类别共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领域类别拥有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重点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名称 | 二级学科名称 | 学科代码 | 带头人 | 后备带头人 |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代码:0820) | 油气井工程 | 082001 | 宋考平 | 李士斌 | 李玮 |
油气田开发工程 | 082002 | 闫铁 | 刘义坤 | 吴文祥 |
油气储运工程 | 082003 | 刘扬 | 魏立新 | 成庆林 |
备注:表格信息整理自东北石油大学官方网站[26-27] |
省级重点学科
学科名称 | 学科类型 | 带头人 | 所含二级学科名称 | 后备带头人 |
---|
石油与化学工程技术 | 学科群 | 刘扬 | / | /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一级学科 | 刘扬 | 油气井工程 | 李士斌、李玮 |
油气田开发工程 | 刘义坤、吴文祥 |
油气储运工程 | 魏立新、成庆林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一级学科 | 吕延防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张云峰 |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 李雪英 |
地质工程 | 付晓飞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一级学科 | 戴光 | 工程热物理 | 王志国 |
热能工程 | 刘晓燕 |
动力机械及工程 | 刘巨保 |
流体机械及工程 | 蒋明虎 |
制冷及低温工程 | 吴国忠 |
化工过程机械 | 李伟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一级学科 | 王宝辉 | 化学工程 | 陈颖 |
化学工艺 | 宋华 |
生物化工 | 刘淑芝 |
应用化学 | 王俊 |
工业催化 | 王鉴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一级学科 | 段玉波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任伟建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邵克勇 |
系统工程 | 李艳辉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高丙坤 |
导航、制导与控制 | 董宏丽 |
工商管理 | 一级学科 | 邵强 | 会计学 | 李绍萍 |
企业管理 | 杨晓龙 |
旅游管理 | 王瑞华 |
技术经济及管理 | 林向义 |
备注:表格信息整理自东北石油大学官方网站[26-27] |
学位授权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 | -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力学 | 机械工程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土木工程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化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电气工程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软件工程 | 教育学 |
工商管理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 | - |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油气井工程 | 油气田开发工程 | 油气储运工程 | 油气田机械工程 | 油气信息与控制工程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 地质工程 | 油气资源经济与管理 | 计算机技术与资源信息工程 |
化学工程 | 化学工艺 | 生物化工 | 应用化学 | 工业催化 |
石油与化工防灾减灾工程 | 安全与环境工程 | 化工过程机械 | - | - |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 地质工程 | 油气资源经济与管理 | 计算机技术与资源信息工程 |
固体地球物理 |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 地球化学 | 油气井工程 | 油气田开发工程 |
油气储运工程 | 油气田机械工程 | 油气信息与控制工程 |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 固体力学 |
流体力学 | 工程力学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械电子工程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车辆工程 | 安全技术及工程 | 动力机械及工程 | 流体机械及工程 | 化工过程机械 |
材料学 | 热能工程 | 工程热物理 | 制冷及低温工程 | 岩土工程 |
结构工程 | 市政工程 |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桥梁与隧道工程 |
化学工程 | 化学工艺 | 生物化工 | 应用化学 | 工业催化 |
石油与化工防灾减灾工程 | 安全与环境工程 | 环境工程 | 无机化学 | 分析化学 |
有机化学 | 物理化学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 |
系统工程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导航、制导与控制 | 电机与电器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信号与信息处理 |
计算机系统结构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计算机软件及理论 | 教育学原理 | 课程与教学论 |
教育史 | 比较教育学 | 学前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 成人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 特殊教育学 | 教育技术学 | 外国语言教育学 | 体育教育学 |
会计学 | 企业管理 | 旅游管理 | 技术经济及管理 | 精密仪器及机械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 中共党史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 思想政治教育 |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 应用数学 | -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地质工程 | 化学工程 | 机械工程 | 控制工程 |
动力工程 | 计算机技术 | 建筑与土木工程 | 矿业工程 | 电气工程 |
项目管理 | 仪器仪表工程 | 电子与通信工程 | 软件工程 | 光学工程 |
工商管理 | 社会工作 | - | - | - |
备注:表格信息整理自东北石油大学官方网站[28-30] |
博士后科研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
东北石油大学应用技术研究院 |
备注:表格信息整理自中国教育在线 |
教学建设
东北石油大学从1961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已具规模,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备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质量工程截至2015年3月,学校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6个,省级重点专业19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24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验教育基地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验教育基地3个;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重点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
石油工程专业(第一批)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第二批) | 自动化专业(第二批) |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第三批)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第四批)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第五批) | 地球化学专业(第六批)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第六批) |
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 |
石油工程专业(第二批)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第二批)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三批)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第三批) |
自动化专业(第三批)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第三批) | - | - |
省级重点专业 |
地球化学专业 |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 石油工程专业 |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 | 应用化学专业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 土木工程专业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 自动化专业 | 通信工程专业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 工商管理专业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 - |
备注:表格信息整理自中国教育在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和东北石油大学官方网站[33-40] |
精品课程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讲教师 | 所属院部 |
1 | 大庆精神创新与发展 | 宋玉玲、杨晓龙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2 | 先秦诸子的理想人格 | 李德民 | 人文科学学院 |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精品课程) |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所属院部 |
1 | 石油工程 | 刘永建 | 石油工程学院 |
2 | 渗流力学 | 刘义坤 | 石油工程学院 |
省级精品课程 |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负责人 | 所属院部 |
1 | 石油地质学 | 卢双舫 | 地球科学学院 |
2 | 毛泽东思想概论 | 宋玉玲 | 人文科学学院 |
3 | 沉积岩石学 | 马世忠 | 地球科学学院 |
4 | 化工原理 | 张海燕 | 化学化工学院 |
5 | C程序设计 | 衣治安 |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
6 | 钢结构 | 张文福 |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
7 | 自动控制原理 | 任伟建 |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
8 | 过程流体机械 | 戴光 |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
9 | 技术经济学 | 巩艳芬 | 经济管理学院 |
10 | 应用地球物理方法原理 | 宋延杰 | 地球科学学院 |
11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 袁满 |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
12 | 大学物理实验 | 王明吉 | 电子科学学院 |
13 |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 | 付光杰 |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
14 | VB程序设计 | 刘华蓥 |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
15 | 微观经济学 | 赵俊平 | 经济管理学院 |
16 | 工程热力学 | 刘晓燕 |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
17 | 健美操 | 袁红 | 体育部 |
18 | 数字信号处理 | 高丙坤 |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
19 | 化工分离工程 | 陈颖 | 化学化工学院 |
20 | 压力容器安全工程 | 戴光 |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
21 | 管理学 | 邵强 | 经济管理学院 |
22 |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 | 刘吉余 | 地球科学学院 |
23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李精华 | 人文科学学院 |
24 | 工程材料 | 毕凤琴 |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
备注:表格信息整理自东北石油大学官方网站[41-43] |
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序号 | 实验中心名称 | 所属院部 |
1 | 石油工程与地质实验教学中心 | 石油工程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序号 | 实验中心名称 | 所属院部 |
1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石油工程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序号 | 实验中心名称 | 所属院部 |
1 | 物理实验中心 | 电子科学学院 |
2 | 化学实验中心 | 化学化工学院 |
3 | 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
4 | 石油工程实验中心 | 石油工程学院 |
5 | 油气资源勘查实验中心 | 地球科学学院 |
6 | 计算中心 |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
备注:表格信息整理自东北石油大学官方网站[44-45] |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验教育基地 |
序号 | 基地名称 | 学科门类 |
1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 工学 |
2 | 河北柳江盆地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理科实践教育基地 | 理学 |
备注:表格信息整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和东北石油大学官方网站[45-47] |
教学团队
国家级教学团队 |
序号 | 团队名称 | 带头人 | 所属院部 | 评选时间 |
1 | 油气田开发工程教学团队 | 刘永建 | 石油工程学院 | 2010年 |
省级教学团队 |
序号 | 团队名称 | 带头人 | 所属院部 | 评选时间 |
1 |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 卢双舫 | 地球科学学院 | 2007年 |
2 | 油气田开发工程教研室教学团队 | 刘永建 | 石油工程学院 | 2008年 |
3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戴光 | 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 2009年 |
4 |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 马瑞民 |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 2010年 |
备注:表格信息整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等网站[48-50] |
教学成果
东北石油大学省级一等及以上教育教学成果奖一览序号 | 成果名称 | 获奖人(只列前三) | 获奖等级 | 获奖时间 |
---|
1 | 石油工程专业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多元化的改革与实践 | 刘永建、殷代印、张景富等 | 省级一等 | 2013年 |
2 | 石油勘探类拔尖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 王雅春、刘吉余、张庆国等 | 省级一等 | 2013年 |
3 | 社会工作专业“一化三维”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张文喜、方伟明、班保申等 | 省级一等 | 2013年 |
4 | 基于“四轮驱动”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吴雅娟、杨永、韩玉祥等 | 省级一等 | 2013年 |
5 | 石油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 刘永建、殷代印、李士斌等 | 省级一等 | 2011年 |
6 | 石油高校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段玉波、任伟建、邵克勇等 | 省级一等 | 2011年 |
7 | 以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为特色,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 | 张云峰、滕振超、刘迎春等 | 省级一等 | 2011年 |
8 |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刘扬、王春生、王志华等 | 省级一等 | 2011年 |
9 | 公共管理类创新型人才“664”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颜冰、荀明俐、东波等 | 省级一等 | 2011年 |
10 | 行业院校专业特色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马瑞民、赵继锋、孙浩等 | 省级一等 | 2011年 |
11 | 石油石化行业紧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刘扬、马瑞民、戴光等 | 国家级二等 | 2009年 |
12 | 石油石化类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 刘永建、卢双舫、张景富等 | 省级一等 | 2009年 |
13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省级重点专业建设与改革 | 戴光、李伟、蒋明虎等 | 省级一等 | 2007年 |
14 | 以三维设计能力为主线,培养创新设计人才 | 关丽杰、杜秀华、郭凤等 | 省级一等 | 2007年 |
15 | 高校教务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贾焕军、卢双舫、马云阔等 | 省级一等 | 2007年 |
16 | 高校网上教育资源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刘扬、李捷、蒋明虎等 | 省级一等 | 2005年 |
17 | 油气资源勘查开发国际合作人才本科生双学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蔺景龙、陈涛平、宋延杰等 | 省级一等 | 2005年 |
18 | 推进完全学分制的研究与实践 | 刘扬、谭英杰、马云阔等 | 省级一等 | 2003年 |
19 | 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栾庆德、王尊策、杨敬源等 | 省级一等 | 2003年 |
20 | 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网络一体化考试系统 | 马瑞民、衣治安、刘华蓥等 | 省级一等 | 2003年 |
21 | 加强通信与自动化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 | 段玉波、王秀芳、高丙坤等 | 省级一等 | 2001年 |
22 | 坚持“四优四强”,完善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 | 衣治安、王新、吴雅娟等 | 省级一等 | 1999年 |
23 | 物理实验教学综合改革实践 | 曹文、王宏波、牟海维等 | 省级一等 | 1999年 |
24 |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 韩德旺、徐平、吕淑云等 | 省级一等 | 1997年 |
25 | “现代工程图学”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 夏治元、关丽杰、陈维勤等 | 省级一等 | 1997年 |
26 | 加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 夏惠芬 | 省级一等 | 1997年 |
27 | 建立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的野外地质实习基地 | 李世安、王岫岩、姜耀俭等 | 省级一等 | 1995年 |
28 | 狠抓课程建设,促进高等数学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 莫经纶、杨德海、曾昭英等 | 省级一等 | 1995年 |
29 | 《材料力学》课程建设与改革 | 史云沛、李崇志、沈桂英等 | 省级一等 | 1995年 |
30 | 计算机基础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马瑞民、陈仁华、邵华开等 | 省级一等 | 1995年 |
31 | 优化管理机制,完善监控体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 李本英、孟建新、隋长富等 | 省级一等 | 1995年 |
32 | 抓外语、促学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 张少南、刘兆元、翟兵等 | 省级一等 | 1993年 |
33 | 培养空间构思能力,加强绘图技能训练 | 贺杰、夏治元、蒋明虎等 | 省级一等 | 1993年 |
34 | 加强教研室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流体力学教学质量 | 陈家琅、韩洪升、陈静慧等 | 省级一等 | 1993年 |
35 | 《基本有机化工工艺》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的突破 | 黄秀仪 | 省级一等 | 1991年 |
36 | 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开创俄语教学新局面 | 翟兵 | 省级一等 | 1991年 |
37 | 学习贯彻新大纲,开创英语教学新局面 | 刘兆元、张偕祥、孟庆才 | 省级一等 | 1991年 |
38 | 石油地质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 | 王子文 | 国家级优秀 | 1989年 |
39 | 培养高水平的教学实践 | 范家齐 | 省级一等 | 1989年 |
40 | 高起点快速度建设新专业 | 陈淼鑫 | 省级一等 | 1989年 |
41 | 体育教学改革 | 姜廷奎 | 省级一等 | 1989年 |
42 | 改革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 佟兆俊、刘兆元、张显刚 | 省级一等 | 1989年 |
备注:表格信息整理自东北石油大学官方网站 |
师资力量
校本部校园风光(35张)截至2015年11月,东北石油大学有专任教师1271人,外聘教师305人。其中,教授330人,副教授65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86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674人,博士生导师95人;双聘院士6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龙江学者教授16人(其中特聘教授12人、讲座教授5人),省级优秀专家2人,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后备带头人25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黑龙江省教学名师、黑龙江省模范教师、黑龙江省优秀教师18人。此外,学校还聘请了一批石油石化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和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导师。两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
贾承造 | - | - | - | -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王德民 | 苏义脑 | 王玉普 | 胡文瑞 | 周守为 |
备注:表格信息整理自东北石油大学官方网站 |
龙江学者
龙江学者特聘教授 |
卢双舫 | 王宝辉 | 戴光 | 闫铁 | 卢祥国 | 付晓飞 |
刘义坤 | 吴文祥 | 宋华 | 汪怀远 | 刘晓燕 | 王淑彦 |
龙江学者讲座教授 |
吴玉树 | 郭柏云 | 曹云伟 | 侯正猛 | 白宝君 | - |
备注:表格信息整理自东北石油大学官方网站 |
博士生导师
一级学科名称 | 二级学科名称 | 博士生导师姓名 |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马世忠 | 付广 | 吕延防 | 孙雨 | 贾承造 | 张云峰 |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 石颖 | 宋延杰 | - | - | - | - |
地质工程 | 王雅春 | 付晓飞 | 孙永河 | 刘宗堡 | 施尚明 | 孟元林 |
计算机技术与资源信息工程 | 许少华 | 李春生 | 李盼池 | - | - | - |
油气资源经济与管理 | 王甲山 | 杨晓龙 | 肖艳玲 | 徐平 | - | -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油气井工程 | 艾池 | 孙玉学 | 闫铁 | 刘庆旺 | 苏义脑 | 李玮 |
李士斌 | 张景富 | 范振忠 | 赵万春 | - | - |
油气田开发工程 | 王玉普 | 王德民 | 王克亮 | 尹洪军 | 卢祥国 | 刘义坤 |
刘永建 | 吴文祥 | 吴景春 | 宋考平 | 张继成 | 周志军 |
胡文瑞 | 殷代印 | 夏惠芬 | 曹广胜 | 张继红 | 杨二龙 |
油气储运工程 | 王淑彦 | 刘扬 | 成庆林 | 魏立新 | - | - |
油气田机械工程 | 王尊策 | 刘巨保 | 姜民政 | 贾光政 | 韩国有 | 蒋明虎 |
油气信息与控制工程 | 付光杰 | 任伟建 | 刘继承 | 李艳辉 | 高丙坤 | 董宏丽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化学工程 | 陈颖 | 陈彦广 | 荆国林 | - | - | - |
化学工艺 | 王宝辉 | 宋华 | 汪怀远 | 吴红军 | - | - |
应用化学 | 丁伟 | 王俊 | - | - | - | - |
工业催化 | 王鉴 | 毛国梁 | 汪颖军 | - | - | - |
安全与环境工程 | 邹龙庆 | 梁宏宝 | 王明吉 | 牟海维 | - | - |
石油与化工防灾减灾工程 | 刘晓燕 | 张文福 | 吴国忠 | 王志国 | - | - |
化工过程机械 | 化工过程机械 | 王金东 | 李伟 | 戴光 | 王素玲 | 任福深 | 罗敏 |
赵立新 | 高胜 | - | - | - | - |
备注:不同二级学科导师按姓氏笔画排序;表格信息整理自东北石油大学官方网站 |
国际交流
出国留学秦皇岛分校校园风光(12张)东北石油大学与加拿大、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多个大学建立了校际关系,并签订了学术交流协议。2005年5月东北石油大学和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签署两校之间的国际合作协议,双方决定在相关学科领域范围内开展学术交流、科学研究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广泛合作。2007年9月,双方经反复磋商,就两校联合培养硕士项目的合作达成共识,从2008年开始,双方采用“1+2”培养模式,由东北石油大学每年选拔35名学生,经国内1年德语强化培训后,赴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进行2年硕士阶段的学习,修满规定学分且论文通过者获得德国克大硕士文凭。东油与美国新墨西哥矿业大学签署协议2013年5月,东北石油大学与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在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会议中心签署了两校“2+2”联合培养石油工程专业本科学生项目的合作协议,参加“2+2”联合培养项目的学生完成四年学业后,将获得东北石油大学和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学士学位。2015年3月27日,美国新墨西哥矿业大学一行5人到东北石油大学参观访问,双方对两校即将开展的本科生“2+2”项目、互派教师、学术交流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对合作过程中的具体事项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就合作事项签署了协议。来华留学艺术学院故园记忆(14张)东北石油大学是中国教育部首批批准可以接收外国留学生的学校,学校自1996年开始招收来华留学生,累计培养了来自美国、韩国、俄罗斯、尼日利亚等国家的留学生100多人,其中多名学生获得了HSK考试七级以上证书。学校专门成立了对外汉语教研室,作为培养来华留学生的教育基地。2005年开始招收其他专业的留学生。经过多年的实践,学校已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留学生教学和管理方面的经验,现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梯队合理、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在教学安排上,采用“多层次、小班制”授课方式,每班不超过15人;在教学方法上,以培养留学生实际汉语交际能力为目的,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设置上,除开设必修课程之外,还开设留学生感兴趣的选修课程。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5年3月,东北石油大学已建成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8个,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工程研究室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部级重点实验室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中国石油技术研发中心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有省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6个,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2个。此外,学校还建有东北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分类 | 机构名称 |
---|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非常规油气成藏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国家工程研究室 | 高效钻井破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室 |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 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油气藏形成机理与资源评价实验室 |
碎屑岩油储地质模拟实验室 | 石油机械工程实验室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实验室 |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实验室 |
石油井架检测实验室 | 声发射检测与结构完整性评价实验室 |
化工过程机械实验室 | 油气田控制与信息工程实验室 |
油气田控制与动态监测实验室 | 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实验室 |
基础物理实验室 | - |
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石油工程节能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 石油化工技术研发中心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 管材防腐技术研发中心 |
石油装备制造业创新技术服务平台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仪表工程研发中心 |
省部级研究室 | 天然气保存与破坏机理研究室 | 油气藏改造试井与评价研究室 |
节能降耗研究室 | 石油地质研究室 |
省级重点研究所 | 石油经济与管理研究所 |
备注:表格信息整理自东北石油大学官方网站[59-60] |
科研成果
2012~2014年,东北石油大学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72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计划等国家级项目113项,科研经费达6.88亿元。164项科研成果获得各级科技奖励,累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58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162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758篇。
学校在以下方向形成了优势与特色: |
油气资源评价技术 | 石油生产系统仿真及运行优化技术 | 稠油水热裂解提高采收率技术 |
化工环境污染监测与控制技术 | 低渗透油田高效开采新技术 | 多分支水平井钻井完井技术 |
油气藏改造试井理论与评价技术 | 声发射检测技术 | 高效廉价驱油剂的研制开发 |
油田电网优化及综合节能技术 | 信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 | 防震减灾技术 |
地热资源评价与开发技术 | - | - |
学校在以下重大理论和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成果: |
油气生、排、富集控制因素研究 | 提高油气采收率的地质基础研究 | 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 |
泡沫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 | 催化反应机理与新型催化剂研制 | 深井、超深井岩石力学基础研究 |
机械零部件性能分析及失效机理研究 | 天然气制合成气机理研究 | 绿色、新型铁系超高能电池材料研究 |
POSC技术应用基础研究 | 防灾和抗震基础研究 | - |
备注:表格信息整理自东北石油大学官方网站 |
东北石油大学国家级(含教育部)科技奖励一览序号 | 成果名称 | 完成人 | 奖项名称 | 年度 |
---|
1 | 大型复杂储层高精度测井处理解释系统CIFLog及其工业化应用 | (第六)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2014 |
2 | 高应力强水敏深层井筒稳定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 (第四)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2012 |
3 | 大庆油田高含水后期4000万吨以上持续稳产高效勘探开发技术 | (第三)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 2010 |
4 | 金属压力容器和常压储罐声发射检测及安全评价技术与应用 | (第二)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2010 |
5 | 高含水期油田整体优化工艺、关键技术与工业应用 | (第一)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2009 |
6 | 水驱油藏注入水低效循环识别与治理技术 | (第一)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2008 |
7 | 油田地面生产运行系统智能优化设计研究 | 刘扬等 |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2007 |
8 | 翻转板式水力振荡套管鞋 | 崔海清等 | 教育部专利奖二等奖 | 2006 |
9 | 泡沫复合驱油技术 | 王德民等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2005 |
10 | 大、中型油气田成藏定量模式研究 | (第五)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2004 |
11 | 桥式偏心分层开采及挖潜配套技术研究 | 王德民等 |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 2003 |
12 | 未熟-低熟油生成的化学动力学理论及其在松辽外围盆地的应用研究 | 卢双舫等 |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2000 |
13 | 大庆喇嘛甸油田高含水后期开发节能配套技术 | 电气院集体 | 国家技术创新优秀项目奖三等奖 | 1997 |
14 | 煤成油形成环境和成烃机理 | 卢双舫等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1997 |
15 | 石油水平井钻井成套技术 | 闫铁等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 1997 |
16 | 油田掺水高频防垢应用技术研究 | 段玉波等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 1995 |
备注:“完成人”一栏中括号内的内容表示东北石油大学在项目主要完成单位中的排名;表格信息整理自东北石油大学官方网站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东北石油大学图书馆单体建筑面积为4.5万平方米,截至2015年11月,有纸质图书237.90万册,拥有电子图书360万种、电子期刊1.5万种,各类文献数据库26种。学术期刊东北石油大学学报东北石油大学出版有《东北石油大学学报》和《高等教育研究》两种学术期刊。《东北石油大学学报》创刊于1977年9月,是以石油、石化专业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同时被美国《石油文摘》(PA)、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等国内外检索期刊及数据库列为刊源。先后获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二等奖、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质量奖、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等荣誉。[65-66]《高等教育研究》由东北石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负责出版,是学校内部学术刊物,主要为师生员工提供教育科学研究、问题探讨和学术交流的园地,设有高教研究、教学理论与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管理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等栏目。
校园环境
东北石油大学校本部占地面积173.08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40.51万平方米,学生实验室(含实习场所)面积20.34万平方米,室内外体育场所面积15.7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9.98万平方米,学生食堂面积2.99万平方米。万兆级校园网与教学区、办公区及师生生活区的所有主要建筑物相连。校园风景图书馆东北石油大学图书馆(4张)东北石油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60年,2002年开始与大庆市图书馆共建,2005年新馆舍投入使用,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阅览座位3000余个。图书、家具、设备总资产超过4000万元。图书馆有员工45人,下设办公室、采编、流通、阅览、信息、技术、教研、综合等8个部门。
(图册《东北石油大学图书馆》中图片来源:)学生公寓东北石油大学校园平面简图东北石油大学校本部学生公寓分为厚德、启智、博闻三个学区。厚德学区:2001年开始建设,2002年7月投入使用,共计13栋公寓楼,建筑总面积73390.28平方米,学生住宿房间1982个,其中2人间465个,4人间1517个,可住宿学生7780人。学区内主要住宿石油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和艺术学院(男生)等5个学院的本科生以及全校各学院的研究生。二公寓、四公寓、五公寓、八公寓、九公寓、十公寓、十一公寓、十二公寓为男生寝室,三公寓、六公寓、七公寓为女生寝室,一公寓、十三公寓为混合寝室。启智学区:2002年开始建设,2003年7月投入使用,共计4组8栋公寓楼,建筑总面积52125.92平方米,学生住宿房间1464个,其中4人间600个、6人间864个,可住宿学生7582人。学区内主要住宿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和软件学院等5个学院的本科生。1A、1B、3A、4A、4B为男生寝室,2A、2B、3B为女生寝室。手绘东油——东油爱情故事博闻学区:2003年开始建设,2004年7月投入使用,共计4组8栋公寓楼,建筑总面积43096平米,学生住宿房间1168个,其中4人间1072个,6人间96个,可住宿学生4836人。学区内主要住宿地球科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人文科学学院、艺术学院(女生)等4个学院的本科生。1A、1B、2A、2B为男生寝室;3A、3B、4A、4B为女生寝室。食堂东北石油大学校本部共有三个食堂,分别为一食堂、二食堂和三食堂其中,一食堂和二食堂位于厚德学区,三食堂位于启智、博文学区。校医院东北石油大学校医院是一所一级综合医院,位于风景秀丽的校园内。截至2013年1月,有职工39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6人,副主任护师1人。医院设内科、外科、急诊科、妇科、儿科、防疫科、中医科(包括针灸、按摩、理疗等)、口腔科、眼耳鼻喉科、放射科、药剂科、检验科等临床和医技科室。东北石油大学校医院是大庆市医保定点机构,承担着校内近2万名余师生员工及家属的医疗保健工作,并对周边社区服务。体育设施东北石油大学校本部有400米标准跑道的室外田径场地3块(全封闭塑胶田径场1块、煤渣田径场1块、火山岩田径场1块)、足球场3块(其中人工草坪1块)、篮球场57块、排球场26块、网球场12块、手球场3块、滑冰场1块、轮滑场1块、综合投掷场1块、室外健身区1块。室内场地有乒乓球室、武术室、健美室、体育舞蹈室、体育活动中心和专用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室。运动场馆面积15.7万平方米,生均运动场馆面积7.8平方米。东北石油大学
文化传统
学校精神
德识并重,求是创新;慎思笃行,和谐进步
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质量立校,特色创优
校训
艰苦创业,严谨治学
校风
严谨,朴实,勤奋,创新
校徽
东北石油大学校徽东北石油大学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学校徽志由两个半径不等的同心圆构成,内圆中间为左右排列的校名简称“东油”两个篆字,下方为东北石油大学创建年份“1960”。两圆环相间部分上方是英文“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下方是毛泽东字体中文校名。颜色以蓝绿色为主色调,以白色为底色。学校徽章为镌刻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校徽解读安达记忆(16张)东北石油大学校徽(标识)按照设计惯例,以国内外高校校徽比较通用的表现方式圆形结构为整体造型。三个同心圆,从内到外其寓意分别为:至善、和谐、学无止境。①最里面的圆代表“至善”,是核心内容,是大学的根本,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至善,就是要“使社会和人都臻于和谐圆满的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 ②中间的圆代表“和谐”,体现学校构建和谐校园的理念内涵,出自《左传》:“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和谐,意为融洽、调和,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国学的核心价值所在。③最外面的圆是三个圆中最大的圆,圆内部分意指“东油”学子在大学期间所掌握的知识,圆外是学子们毕业后需要继续探求的未知世界,警示学子“知识无边,学无止境”,出自古希腊哲学故事《大圆圈和小圆圈》中古希腊哲学家捷诺对学生的精辟阐述:我们掌握的知识越多,接触到的无知范围就越大。校徽中心部分,形似石油钻井钻头,又像坚实的盾牌,也如倒放的油滴,体现了大学的石油特色。①钻井的钻头,意指油田的开发和建设,寓意为东北石油大学诞生于“松辽石油会战”之中,与大庆油田相伴而生,与油田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彰显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特色。②坚实的盾牌,寓意为东北石油大学的创建者与大庆油田的开拓者一起创造的大庆精神,是力量之盾、精神之盾,是学校办学育人的制胜法宝,是“东油人”开拓进取的不竭动力。③倒放的油滴,油滴上方的凹凸部分状如长城,意指“油为国脉”,寓意为“东油人”肩负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历史使命和振兴国脉的时代责任。校徽主体字为左右排列的校名简称“东油”两个篆字,数字“1960”表示东北石油大学的创建年份。校徽圆环的上半圆内为英文校名,下半圆内为毛泽东字体的中文校名。代表学校秉承历史、开放办学,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思想和理念。校徽以蓝绿色为主色调、以白色为底色。蓝绿色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崇尚科技、尊重自然”的文化品格和“创新、开放、发展”的人文内涵,象征东北石油大学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及科学研究和科技发展给石油能源带来的希望。纯白的底色代表了纯洁、朴实、远大,意在体现东北石油大学“艰苦创业、严谨治学”的校训和“严谨、朴实、勤奋、创新”的校风。
校旗
东北石油大学校旗东北石油大学校旗的主色调为红色,上下各一条白线,旗中间左侧为校徽的主体反白标识,右侧上下分别为用毛泽东字体标示的“东北石油大学”中文校名和印刷体的英文校名。
校歌
(温馨提示:点击右侧参考资料进入链接页面可以观看校歌演唱视频?)基本信息
校歌名称 | 发布时间 | 作词 | 作曲 | 演奏 | 演唱 | 录音缩混 |
---|
《拥抱太阳》 | 2010-07-19 | 孙彦彬 | 张宏光、王宝军 | 亚洲爱乐乐团 | 亚洲爱乐合唱团 | 陈庆 |
歌词 | 曲谱 |
---|
叩响荒原,唤醒油藏,唤醒油藏,我们来自四面八方。艰苦创业,严谨治学,严谨治学,大学精神在干打垒中孕育生长。石油的召唤,知识的力量,大漠乘风,沧海踏浪,石油的召唤,知识的力量,爱在心中,爱在远方。采撷地火,创造太阳,创造太阳,我们点燃青春理想。严谨朴实,勤奋创新,勤奋创新,大庆精神为东油学子插上翅膀。石油的召唤,知识的力量,大漠乘风,沧海踏浪,石油的召唤,知识的力量,爱在心中,爱在远方。石油的召唤,知识的力量,大漠乘风,沧海踏浪,石油的召唤,知识的力量,爱在心中,爱在远方,爱在远方! | 东北石油大学校歌《拥抱太阳》曲谱 |
|
|
备注:表格信息整理自东北网和东北石油大学官方网站[73-74] |
校歌解读校歌《拥抱太阳》,文字凝练且蕴意深刻,风格清新而质朴大气。歌词以不足百字的语言涵盖了东北石油大学的成长历程和办学特色,表述了校风和校训,昭示了大学精神和大庆精神的内涵。整首歌曲意境深远、气势恢宏、雄壮豪迈、浑厚绵长,给师生及校友以无尽的回味和催人奋进的力量。歌曲分为两段,两段的前半部分主要是述史,后半部分则意在言志,前后相互照应,两段上下贯通、一气呵成。第一段意指“东油”建校之初,“拣粮、种地、干打垒”的创业史,说明东北石油大学诞生于“松辽石油会战”之中,建立在大庆油田之上,遵循大学精神的内质,建成了一所“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新型大学,并形成了学校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艰苦创业,严谨治学”的校训,在学校的发展建设过程中,这成为“东油”核心精神内涵的主体。第二段展示了东北石油大学以“严谨、朴实、勤奋、创新”的校风,高举大庆精神(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旗帜,点燃万千学子“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理想,激发学生孜孜努力、奋力成才的办学育人特色;肩负着“创造太阳”即用科技开创油气能源新希望历史使命。歌中两段的言志部分意在指出,“东油”学子秉承大学精神,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积蓄了献身石油的力量,发扬大庆精神,用先进思想激励自己,插上了报效祖国的翅膀。歌唱了“哪里有石油,那里就是我的家”的“东油”学子,身怀报国之志,在学有所成后,不惧艰苦,不择环境,不贪享乐,赴西北、漂海上,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出国门、走世界的壮丽人生,用大爱书写人生,用挚爱践行理想。校歌获奖在2012年6月27日举办的黑龙江省首次高校校徽、校旗、校训展及校歌展演活动总决赛中,由东北石油大学艺术学院80名学生组成的合唱团在王宝军副院长的指挥下,以高昂的热情,激越的歌唱,抒发了对学校的热爱和赞美,打动了现场的评委与观众,取得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杨晓龙 |
党委副书记 | 校长 | 刘扬 |
(专职) | 刘景顺 |
党委常委 | 副校长 | 吕延防 |
副校长 | 刘永建 |
纪委书记 | 徐平 |
工会主席 | 张斌 |
副校长 | 宋考平 |
副校长 | 蒋明虎 |
组织部长 | 韩国有 |
备注:表格信息整理自东北石油大学官方网站 |
历任领导
任职年限 | 党委书记 | 校长 |
---|
1961-1963 | 杨继清 | 焦力人(兼) |
1965 | 赵复成 | - |
1970-1971 | 李宝柱 | 李宝柱 |
1972-1975 | 李荆和(兼) | 李荆和(兼) |
1976 | - | 冯兆麟 |
1977-1979 | 刘继文 | - |
1980-1985 | 刘继文 | 陶景明 |
1986 | 龙乃昌 | 陶景明 |
1989-1992 | 金国梁 | 李云鹏 |
1994 | 姜淑卿 | 郑广汉 |
1999-2002 | 孙彦彬 | 郑广汉 |
2002-2011 | 孙彦彬 | 刘扬 |
2011-··· | 杨晓龙 | 刘扬 |
备注:表格信息整理自东北石油大学官方网站 |
社会评价
李鹏总理题词东北石油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受到党和国家领导、省部领导、企事业单位领导的重视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党和国家领导、省部领导、企事业单位领导在前来学校视察和指导工作过程中都对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李鹏总理题词“用大庆精神育人,培养跨世纪人才”;2005年,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视察学校时,也对学校47年的办学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1991年到2006年间,中组部、中宣部、国家教委出版的《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书刊、《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每日电讯》、《中国教育报》、《黑龙江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家媒体先后报道了学校《用大庆精神哺育献身石油事业的一代新人》、《发扬大庆精神,办一流石油高校》、《该为祖国献石油—记大庆石油学院毕业生在铁人精神感召下投身基层的故事》等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和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学校办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优秀校友
政界
姓名 | 简介 |
---|
何树山 | 天津市政府副市长;全国劳动模范 |
韩冬炎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
杨宝田 | 黑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
王蕴英 | 国家发改委稽查办副司长;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投资协会认证部主任 |
李军 | 辽宁省铁岭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 |
姚苏华 | 江苏省扬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 |
姜冰 | 辽宁省盘锦市政府副市长 |
吴河勇 | 黑龙江省大庆市政协副主席 |
王新红 | 山东省东营市政协副主席 |
李东 | 黑龙江省绥化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
魏兆胜 | 原黑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 |
王兴柱 | 黑龙江省富锦市委书记 |
王崇胤 | 黑龙江省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大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 |
彭勇 | 黑龙江省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
唐荣胜 | 黑龙江省海林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 |
桑菊 |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政府副区长 |
企业界
姓名 | 简介 |
---|
王玉普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80-81] |
傅成玉 | 原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82-83] |
沈殿成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兼安全总监、党组成员 |
胡文瑞 |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会长;原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国工程院院士 |
史兴全 | 原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
蔡希源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地质师,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获得者 |
杨元一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顾问、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
董孝利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助理、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
曲广学 | 中国石油思想政治工作部总经理、新闻发言人;原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
隋军 |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大庆石油管理局副局长 |
钟启刚 |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大庆石油管理局副局长、大庆钻探工程公司总经理,大庆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
冯志强 |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大庆石油管理局副局长 |
王建新 |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大庆石油管理局副局长 |
董焕忠 |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大庆石油管理局副局长、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党委书记 |
王玉华 |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大庆石油管理局副局长 |
王培军 | 中国石化监事会监事;原中国石化人事教育部主任 |
孙毓霜 | 原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
陈立国 | 中国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总经理 |
张文标 | 原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分公司总经理 |
张志东 |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辽河石油勘探局局长 |
任芳祥 |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党委书记 |
张维申 |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副总经理 |
谢文彦 |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总经理、党工委副书记 |
王广昀 |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
梁春秀 | 原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
袁明生 |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
齐振林 |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
杨盛杰 |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
董月霞 |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总地质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
刘圣志 | 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玉门石油管理局局长 |
赵国 |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 |
祝俊峰 | 中国石油国际(尼罗)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
万志强 | 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
周云霞 | 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总工程师;全国劳动模范,“何梁何利奖”获得者 |
张建国 | 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副总经理、安全总监 |
刘德佳 | 中国石油辽河石化分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
闫铁伦 | 中国石油辽河石化分公司副总经理 |
相养冬 | 中国石油辽河石化分公司副总经理 |
杨元建 | 原中国石油济柴动力总厂党委书记 |
佟德安 | 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
关德范 | 原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 |
吴冠京 |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
计秉玉 |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工程师 |
刘合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
韩建荒 | 中国石油天然气第八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
梁森林 | 中国石油中国华油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总会计师 |
梁彪 | 中国石油中国华油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
刘兴和 | 原中国石油物资装备(集团) 总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
吴国志 | 原中国石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
宋云昌 | 中国石化润滑油公司总经理 |
刘国辉 | 中国石油技术开发公司阿克纠宾石油机械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
王青海 |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分公司党委书记 |
孔凡军 |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分公司总工程师 |
张书瑞 |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钻井一公司总工程师 |
房宝财 |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塔木察格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
郭忠万 |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装备制造集团总经理 |
李文斌 |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副总经理 |
杨智光 |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大庆钻探工程公司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 |
周英操 | 原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大庆钻探工程公司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 |
于克利 |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化工集团公司技术开发研究院院长 |
王志恒 | 大庆职业学院院长;原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 |
王书宝 | 延长石油集团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 |
张兴福 | 中国石油吉林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 |
张庆昌 | 原辽河金马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辽河油田董事 |
闫国春 |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包头煤化工分公司总经理 |
岳国 | 深圳市富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董事、副总裁 |
陈亮 | 康盛公司总裁、腾讯微社区负责人 |
郝克明 | 北京武耀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
蒋青松 | 华油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海外市场部总经理 |
金树茂 | 华油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原斯伦贝谢公司全球战略客户副总裁、中国副总裁 |
钱翔 | 贝克休斯全球客户副总裁 |
徐平 | 新加坡兰梅环保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 |
孙侠 | 东油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
姚秀云 | 烟台金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鑫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烟台杰瑞石油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
王建国 | 北京风林天元石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原烟台杰瑞石油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
倪广远 | 北京中恒永信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
王超 | 北京博得世达石油技术有限公司董事 |
张树锋 | 河北拓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
潘卫国 | 丹诺(北京)石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
胡先念 | 湖南中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
辛民昌 | 山东九环石油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
黄凯 | Forgame集团联合创始人、联席总裁,广州菲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菲音游戏创始人 |
学术界
姓名 | 简介 |
---|
王玉普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正部长级);第十八届中央委员 |
胡文瑞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会长;原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
吴玉树 |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研究员、科罗拉多矿业大学教授,黑龙江省龙江学者讲座教授 |
郭柏云 |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教授,中国“千人计划”专家,黑龙江省龙江学者讲座教授 |
王延吉 | 河北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张爱林 | 北京建筑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庞雄奇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卢双舫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非常规油气与新能源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龙江学者特聘教授 |
康万利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
高金森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姜振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天然气研究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李宜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刘得军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 |
罗雄麟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 |
岳湘安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 |
康毅力 |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彭勇 | 西安石油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刘戒骄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段慧玲 |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邵天敏 | 清华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王义春 |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朱维耀 |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刘有军 |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金宁德 | 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侯凯湖 | 河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闫卫东 | 河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董世民 | 燕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李子丰 | 燕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杨建国 |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林春明 |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毕硕本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杨晓翔 | 福州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姚立纲 | 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张岐山 | 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郭海燕 |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黄维平 |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孟凡顺 |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于德湖 | 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田金文 |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倪卓 | 深圳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其他领域
姓名 | 简介 |
---|
周飞 |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
徐一鸣 | 知名歌手、词曲创作人 |
东北石油大学,会让你走出去,算个梦想起航的地方